首页 > 灵兽原创

又临“裁员潮”:日子越来越难了?

2022-02-17 09:18:11本站原创 · lingshouke

灵兽按

2022年,无论对企业、家庭,还是个人而言,都是布满荆棘的一年。

又临“裁员潮”:日子越来越难了?

作者/十里 ID/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1119篇原创文章

春江水暖鸭先知——头部企业显然能更早感受到行业寒冬。

近日,小米被曝计划裁员10%。为此,小米方面表示,并未因为经营状况变化而裁剪辞退员工行为,但有因员工业务能力不匹配而淘汰的情况。

与此同时,滴滴也被裁员消息缠身。2月14日,滴滴被曝从创新事业部 R-Lab,到网约车、两轮车、货运等出行业务,几乎涉及全线,总体裁员比例约为 20%,相关话题直接冲到微博热搜。

又临“裁员潮”:日子越来越难了?

今年1月,叮咚买菜也被曝大裁员。据新浪科技报道称,叮咚买菜员工数与巅峰时期相比少了上万人,核心部门最高裁员50%。彼时,叮咚买菜发布回应声明,称消息不实,是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的恶意猜测。

2月15日晚,叮咚买菜(DDL.NYSE)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至54.835亿元;净亏损虽较上年同期的12.455亿元减少12%,但仍达10.963亿元。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对裁员一事回应称,受裁员消息影响,上海市劳动监察部门到公司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证明公司的员工流动与往年没有太大的变动。

又临“裁员潮”:日子越来越难了?

从去年开始,零售、餐饮等企业相继受到疫情影响而关店,随后疫情影响蔓延到互联网大厂,裁员、收缩的消息不胫而走。到年底,更有资本直呼寒冬来袭,虽然GDP有着不错的增长,但从各行业的现状与前几年相比,日子的确越来越不好过。

经济新常态,叠加疫情的双重影响,也让企业有了更为充足的理由“瘦身”。

1

截至目前,多家上市商超企业发布2021年年报预告,亏损居多。仅是2021年上半年,18家上市超市企业至少就关闭门店243家。更有撑不住的新华都集团直接以3.94亿元出售全部零售业务。

超市企业因渠道分流导致客流、营收下滑才让不少企业选择“壮士割腕”,能关则关。而受疫情创伤最重的餐饮行业,到现在也未缓过劲儿来。

继海底捞宣布关店300家后,行业里一片哗然,但这只是开始。紧接着,呷哺呷哺称关闭200家亏损门店且不再拓店,备受年轻人青睐的茶饮、烘焙也“难逃一劫”,茶颜悦色宣布关闭了多家门店,诸多烘焙品牌,要么关店,要么倒闭。

又临“裁员潮”:日子越来越难了?

这些企业无论从资金实力还是品牌的影响力都算是头部,同行业其他企业更不容乐观。

根据《十亿消费者》的文章数据,截至2021年12月,餐饮店铺共注销了100万家,而在2020年这一数字为30万家。在2021年消失的店铺中,快餐店、奶茶店、火锅店是“重灾区”,分别注销了40万家、35万家、10万家。

更早感受到“灾难”的餐饮、零售和百货业,靠关店试图渡过难关,到下半年,“寒冬”直接影响到互联网端。

首先,也是在疫情“获利”最大的互联网教育行业。在历经了2020年的疯狂增长,去年受国家政策限制跌入冰点,宛如过山车一般淡出公众视野,K12教培行业直接造成几十万从业者失业。

紧接着,国家对互联网平台公司监管,阿里、美团皆被处罚。

不久前,网传字节跳动将整体裁撤投资业务,裁员人数约有百人。尽管字节跳动回应“战略投资部分不是裁员而是调整”,但也表明字节正在向监管要求靠拢。

还有业内人士透露,后面互联网企业要去投资一些企业,可能就有各种限制了。

或许,这些也是腾讯在2021年底,对一些列控股公司进行股票减持或清空的原因。比如,腾讯大幅度减持京东股份,从16.9%降至2.2%了,价值约1300亿港币。

又临“裁员潮”:日子越来越难了?

除此之外,同样受到监管政策影响的还有社区团购,经历了2020年大规模扩张烧钱,到2021年大幅裁员、收缩,市场格局可谓“大变脸”,迎来新一轮的洗牌后,同程生活、十荟团等玩家直接掉队。

可能2018年互联网寒冬还令人记忆犹新,那代表者互联网“黄金十年”的彻底落幕。而这次的裁员与2018年相比可能更为严重,因为2018年主要是百团大战,从互联网企业延伸出去的衣食住行等板块出现了大量企业,且资本环境良好,但今年,更多集中在效益不好的渠道。

2

除了受到政策和市场因素影响,裁员潮来临更主要是自身因素。

一些属于行业发展连续亏损或者扩张过于快速,导致的裁员是为了进一步控制成本。到了2021年底,互联网企业的增长瓶颈隐现,裁员是开源节流的第一步。

过去一年,不少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和在登陆资本市场的路上,“选择上市”成为了更多企业发展的里程碑和重要动作,这背后的目的不仅是想要补充资金以来弥补疫情带来的损失,更想通过上市,实现更大的财富。

在资本催生企业的年代,不少企业依靠背后的资本杀出一条血路,在尚未跑通盈利模式时,资本不可能永远为其“输血”,于是上市融资就成了重要通路。

但上市无法终止亏损,盲目上市后,现金流也可能因多种原因出现问题,只能通过裁员减少非必要的开支。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增加收入。

以叮咚买菜为例,叮咚买菜2月15日晚发布了2021年年报,从数据来看,2021年全年,叮咚买菜营收201.2亿元,同比增长77.5%;净亏损64.3亿元,2020年净亏损31.8亿元。尽管叮咚买菜的营收增速高于互联网行业平均水平,但亏损仍不容小觑。

又临“裁员潮”:日子越来越难了?

去年12月,叮咚买菜被传裁员,采购、算法、技术等核心部门裁员比例从20%到50%不等。

尽管叮咚买菜一再否认,并且在发布财报时称,上海地区实现盈利。可问题是,叮咚买菜并非仅限于上海地区运营,反而更该关注的是,烧钱模式、高配送成本、高成本流量以及低毛利商品,这些是让叮咚买菜深陷亏损泥潭的原因。

其次,断臂求生也是企业裁员的原因。过去资本助推,互联网企业跨界发展,出现大量试错业务,但最后由于经营不善,市场监管等原因,导致公司业务出现了极大亏损,只能通过裁员、减掉一切非必要的人员和开支,保留部分核心员工维持运营。

不少社区团购公司“断臂求生”。同城生活宣布破产,十荟团相继大规模裁员,美团、拼多多两大领先者也开始停止大规模补贴,接下来,社区团购将进入精细化运营的阶段。

3

从2021年的形式来看,互联网行业的爆发增长期已经褪去。地产、教培和互联网垄断行业都被重新整顿,而这些整顿对短期GDP也将带来一定影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的GDP增长是8.1%。

这个数据看起来还不错,但分季度来看并不那么乐观。一季度GDP增长是18.3%,二季度是7.9%,三季度是4.9%,四季度是4%,也就是说,整体经济处于下行趋势。

有机构预测,四季度经济增长刚够4%,接下来的3-5年内,中国要把经济稳在5%以前是不容易的。也正是这些讯号的释放,让实体企业和互联网大厂们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而裁员正是这个过程中的策略之一。

又临“裁员潮”:日子越来越难了?

只是,当大规模的超市、百货、餐饮等企业的关店,互联网大厂裁员潮来袭时,不少员工面临失业、降薪等问题。

春节前,地产行业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变相裁员,如派遣外地、边缘化冷落、加大考核难度、末位淘汰等,为了节约人工成本。还有某房企被员工爆料,下发红头文件,各职级员工大降薪,幅度高达50%。

一方面,大家收入降低或者消失,被迫过上节衣缩食的日子;另一方面,还需要促进消费。

1月16日,发改委发布通知,在10个方面部署促进消费工作。包括:线上与线下消费并举,扩大智能零售、推动冰雪消费、提升文旅休闲服务、开拓县乡消费、促进住房健康消费等等。

这背后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还很疲软,两年来平均增长只有3.9%,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而消费上不来,也会阻碍国内循环的进行。但要想活跃消费,必须让国民的未来收入预期变好,这样又陷入“循环”中。

消费低迷之下,原材料还在上涨,导致PPI高企,从而滞后性地传导到CPI,使通胀风险加大。

因此看到,2021年上半年家电,装修等对原材料价格敏感的行业“涨”声一片,下半年消费品,从瓜果蔬菜,到油盐酱醋以及消耗品等紧跟着上涨。总之,家庭消费支出在增长,但收入不涨,生活成本必然提高。

或许,2022年,无论对企业、家庭,还是个人而言,都是布满荆棘的一年。(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说点什么... 共有条评论

热评 更多>>
  • 媒体哪敢吃人血馒头?

  • 中国零售业的2022:有希望,活下去

  • 人大代表王填:商业不动产应纳入公募REITs 区别于住宅类调控

  • 谁的潼关谁的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