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兽原创

又迎“涨价潮”

2021-04-08 09:03:23本站原创 · lingshouke

灵兽按

无论结果如何,涨价最终都会落到消费者身上,从无例外。

又迎“涨价潮”


作者/十里 ID/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961篇原创文章

又一波的“商品”价格上涨来袭。

生活用纸行业巨头企业维达纸业、中顺洁柔发布了4月1日起的涨价通知,原因是原材料上涨。

早在3月初,金红叶纸业广州分公司就宣布4月份部分SKU的价格会再上调3%-5%左右。此前,部分SKU价格已经上调了5%。

不止是纸企,还有餐饮企业的菜价也在上涨。。

前不久,海底捞就因“部分门店将牛肉粒替换成大豆素肉制品”被网友“骂上”热搜。

随后其官方回应:为了应对顾客无限量实现牛肉粒小料造成的浪费,但消费者认为,侵犯了吃海底捞时“牛肉粒被浇上番茄汤”这一固定的仪式。

尽管如此,海底捞依旧悄悄地将小料费从6元上涨到了8元、10元,有些地区还达到13元。

又迎“涨价潮”


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针对此事吐槽,“土豆片1.5元一片”、米饭也涨到7块”、“一盘小酥肉也要50元”。

除了海底捞涨价,还有不少餐饮企业涌入涨价热潮,西北莜面村就上调了菜品价格,一些头部奶茶品牌也迈入“30元奶茶”的行列。

春节过后,日常用品的整体价格水平都显著上升,从生活用品到奢侈品,再小到社区店里的五片装绿箭口香糖、雪花啤酒等,都被“涨价”包围。

涨价涉及的行业和商品也在逐渐增多。

1

海底捞们也好,奶茶们也罢,都将涨价的原因率先归结于——原材料成本上涨。

与2020年平均水平相比,各类大宗商品价格的确都在猛涨。今年3月份,上海钢联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MyBCIC)终值为1067.54,环比上涨3.55%,同比上涨19.40%,连续11个月环比上涨。

大宗商品是上游,其价格涨幅势必向下游产业传导,这就引起各行各业的涨价潮。

对于奶茶而言,铜、不锈钢、铝、PC、塑料粒子等材料,受到国际货币政策的影响,轮番涨价,而这些都是茶饮设备、杯子、外卖包装的重要原料。

其中,涨得最离谱的就是铜。春节期间,铜价已飙升至9年高点,镍和铝也创3年新高了。铜一直是经济晴雨表,而且铜用处很多,比如新能源、消费电子等行业都有大量需求;其次,是不锈钢和PC杯的价格涨幅超过30%。

又迎“涨价潮”


茶饮店使用的纸杯和注塑杯,因为塑料粒子、纸张、PE膜的涨价,最终引发商品涨价。

有报道称,茶饮行业除了物料和设备,印刷单页、手提袋、杯套、杯托也都在涨价;其次,是制作杯托、杯套的彩色瓦楞纸。而设备和物料的涨价,对茶饮店的影响还相对滞后,因为茶饮店可以用物料存货,也可以先将就着使用老设备。

这波来自上游原材料“涨价潮”的压力,也很快传导至下游鞋服、家电、家居、面板等行业,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国内纸业公司“中顺洁柔”就向经销商、渠道商发出调价通知函,从4月1日开始大幅调整旗下生活用纸产品价格。几乎是前后脚,维达、清风等生活纸品巨头均发布了调价函,提出从4月开始上调产品价格。涨价幅度基本在10%以上。

一位社区零售店店主告诉《灵兽》,目前纸业在零售端没有出现大浮动的波动,但同行都有意开始囤货,批发商也明确告知了。

又迎“涨价潮”


由于存在价格传导机制、上下游博弈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短期内,生活用纸涨价并未明显反映到消费端。

纵观去年数据,中国PPI比上年下降1.8%。而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1年3月下旬与3月中旬相比,24种产品价格上涨,25种下降,1种持平。

原材料端上涨长期均会传导到相应商品端,再伴随着成本和流通费用的增加,物价上涨是必然结果。

2

“20升的大豆油今年价格的涨幅就没有停过,从年前130元/桶,到今日的190元/桶了。”一位餐饮采购员称。

大豆油价格上涨,让不少消费者直呼“油不自由了”。

相关数据也显示,豆油等油类大宗价格上涨明显,豆油主力期货价格从5600元/吨摸高到9500元/吨,涨幅88%。

北京新发地豆油批发价格,已从8元/公斤上升到10.7元/公斤,涨幅34%。批发价格虽然上涨,但不足以消化原料价格上涨。

又迎“涨价潮”


鲁花5升大豆油终端销售价格从75元涨到了约90元,涨幅20%。金龙鱼、道道全、西王食品各品类油产品也都上调了终端售价,上调幅度小于原料涨幅。这是因为,中国85%的大豆主要依赖进口,受到国际价格波动,因此传导到国内。

而反观国际,物价暴涨同样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

据韩联社报道,葱价格暴涨227.5%,鸡蛋价格暴涨41.7%。

3月8日,经合组织和韩国统计厅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韩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5%,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排名第4,是成员国平均涨幅的两倍多;2月份,韩国食品价格涨幅更高,达到9.7%,创近10年以来新高。其中,大葱和鸡蛋的售价同比分别上涨227.5%和41.7%。

其实,不只是韩国,全球食品价格普遍上涨,而且已经连涨9个月。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3月4日发布的报告称,全球2月份食品价格继续上涨,已经是连续第9个月上涨,其中,食糖和植物油价格涨幅最大。

报告显示,2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为116点,环比上升2.4%,同比上升26.5%。其中,食糖价格环比上升6.4%,植物油价格指数环比上升6.2%,达到2012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乳制品、谷物及肉类价格指数分别环比上升1.7%、1.2%和0.6%。

过年之后,本以为会进入淡季,但国内也是涨声一片。

上述社区店店主告诉《灵兽》,米面粮油的价格都呈现上涨的趋势。从年初到现在,已经有五六个品牌涉及涨价,包括零食、酒水,还有不少即将要涨价,以绿箭举例,已从1.5元涨价到2元,啤酒经销商称涨价10%,不少同行正准备囤货。

3

事实上,每年开年原材料价格都会有上升趋势,随后又趋于稳定,但今年大宗商品集体大幅涨价的情况实属罕见。

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受疫情的影响,很多外资企业纷纷将原本在本国和其他国家生产的订单转移到中国,中国成为了全球公司的“避风港”。

随着订单量的上涨,原材料需求量上涨的同时,企业用工需求量也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有专家猜测,此番原材料价格上涨,虽然影响因素很多,但美元汇率持续下跌,可能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宗商品贸易厂商为了保证出口外贸利润,只能上调价格以对冲美元汇率下跌的不良影响,这也导致许多供应商跟着上调价格。

价格是按照趋势而走,趋势的走向看时局。外围市场货币宽松,特别是美联储还要继续放水,必然有利于资产上涨。

对此,发改委也针对涨价一事,作出回应,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短期供需关系变化、流动性宽裕以及投机炒作等多因素交织的结果。目前,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趋势性变化,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尽管在消费者端尚未有过多感触,但原材料的上涨已让很多上游企业和中游企业难眠,影响到成本和利润。

一位餐饮业人士称,大型供应商因为有工厂存货,原材料也有储备,尽管毛利不断下降,但很多品牌短期内并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涨价,但如果原料持续、长期上涨,未来并不好预测。

可对于实力相对薄弱的供应商而言,想要占据市场就是靠一味的退让利润,如今原材料大涨,留给中小企业的时间也不多了,如果自身没有消化风险的能力,恐怕未来会很难。

这并非仅仅指供应链端,如果涨价传导到终端,最终的承受者终归是消费者。

其实,在一定时期内,原材料涨价已成必然,下半年涨价的可能性极大,到时引发的蝴蝶效应,会明显地映射整个链条,到时候从品牌方到供应链,再到零售端都是一大考验。

控制好成本才能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或许这波涨价潮也是对零售链条上所有参与者的一次洗牌。

但无论结果如何,涨价最终都会落到消费者身上,从无例外。(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说点什么... 共有条评论

热评 更多>>
  • 媒体哪敢吃人血馒头?

  • 中国零售业的2022:有希望,活下去

  • 人大代表王填:商业不动产应纳入公募REITs 区别于住宅类调控

  • 谁的潼关谁的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