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多多爆单,团长佣金有时也才赚几块钱”

2025-07-10 11:09:46本站原创 · 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1639篇原创文章

没有新的需求可以创造,没有政策红利可以依靠,任何企业都很难再靠补贴砸出增长。

作者/十里

ID/lingshouke


1

团长们何去何从?

社区团购赛道上一个重量级玩家转向即时零售,正引发连锁反应。

6月,美团优选宣布战略收缩,将资源全面转向即时零售,仅在广东、浙江等局部地区保留次日达和自提业务。这个决定,让存量市场的另一玩家——多多买菜——迎来了“卡位”机会。

业内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牌桌上如今剩下的的唯一玩家——多多买菜。由于二者在下沉市场的用户画像、辐射区域与履约节点上高度重合,一部分市场可能被多多买菜占领。

这一预判,很快在终端数据上得到印证。

“这几天,多多的单子就爆了。”山东泰安的团长李晨告诉《灵兽》,他经营的两个百人社群的订单量上涨,“平日里多多买菜的订单不到40单,现在超过80单。”

而订单的压力迅速传导至供应链。多位多多买菜的区域负责人也透露,部分城市的单量确实有所增长,正在紧急招聘人手应对。

然而,订单量的激增,并未直接转化为团长们收入的同比例增长。

河北沧州的团长张弛,在美团关仓当天便加入了多多买菜。他向《灵兽》展示了自己第六天的业绩:接了113单,但到手佣金仅73元。“佣金太低了,比当时的美团优选还要低。”

他算了一笔账:在2021至2024年初,美团优选给到团长的基础佣金在15%左右,节假日配合平台的激励活动,订单量和收入都颇为可观。“那时候我每月的佣金收入大致在2000-3000元。”相比之下,多多买菜当时的佣金率只有10%。如今情况更糟,“有时候忙活一天下来就赚几块钱。”

同时张驰分析,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各有侧重:前者品牌商品多,品类齐全,更能吸引年轻人;后者主打白牌和低价,在中老年客群中优势明显。平台的差异化,决定了团长需要调整自己的选品和运营策略。

在张弛看来,虽然这是转平台一个必经的阵痛期,可收入的落差,也正倒逼着他们为自己寻找后路。

“我还在等平台的后续通知,但也在考虑其他的出路。”除了多多买菜,张弛开始研究其他电商平台的自提点业务。

“像我们这些能做团长的,手里基本都有实体店和用户群,”他分析称,“完全可以去找本地的团购或团批平台合作,他们的佣金更灵活,高的能给到20%。”

另一条更独立的路径是团长自己去对接货源。“我准备去本地的批发市场和蔬果基地看看。”张弛说,“直接找到货源,自己在群里卖,哪怕一天只卖两三样东西,一个月下来收入也不会少。”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像张弛这样的团长慢慢明白了,其实他们并不是只能靠某个平台。只要手里有自己的微信群和用户资源,不管平台怎么变,他们都能有自己的生意,并非被平台牵着走。

2

地方团的出路

当美团优选开始收缩业务,行业普遍认为会出现一个真空,认为多多买菜会接管市场。但实际情况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一位社区团购创业者对《灵兽》表示,只有当各大平台在烧钱“拉人”时,消费者才会积极参与,一旦补贴和优惠减少,很多用户就会流失。他对市场的未来并不乐观。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在资本退场之前,行业的疲态就已经显现。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表示,“市场比我们原先想象的更艰难。”这句话总结了过去几年社区团购行业烧钱扩张的无奈。

社区团购难以为继的核心原因,是它自身的商业模式存在问题。表面上看,社区团购的流程很清晰,但采购、分拣、仓储、配送和平台运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成本投入。平台如果无法把客单价提升到能覆盖这些成本的水平,亏损就成了常态。

在巨额亏损压力下,平台只能不断压缩成本,把压力传递到整个生态链上。

一位在平台送货的司机向《灵兽》表示,运费变低,罚款变多。而供应商也有同样的感受,不仅被要求压低价格,账期还被拉长。

比成本压缩更严重的问题,是资本通过“低价”扰乱了市场的信任体系。

一位在平谷做水果供应的团购商家称,他曾经靠精选的优质水蜜桃树立了口碑,每斤水蜜桃卖20元。但平台巨头进入后,用他同样的供应渠道,采购了质量稍差的水蜜桃,却以15元的价格售卖。

“但我不能为了销量去卖次等货,否则会砸了自己的招牌,但平台巨头不在乎,他们只需要流量和销量。”他对《灵兽》说。

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做产品、注重品质的本地团购生存空间缩小。资本用低价和补贴破坏了原有的价格和品质标准,让市场失去了信任基础。所以,当资本因为无法持续亏损而退出时,市场并不如外界想象那样迎来新机遇,反而像是一片被掏空的“焦土”。而对大多数地方团来说,这不只是机会,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这样的环境下,地方团购平台要想生存下来,就不能再幻想依靠规模和低价竞争,而要建立更稳健、更能自我保护的生存方法。

一方面,地方团要调整自己的商品结构。面对巨头,地方团在流量和价格上都没有优势,所以只能从利润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就是主动放弃那些需要大量补贴才能卖出去的生鲜和引流商品。

一位华中地区的地方团负责人表示,现在他们团队有个共识,就是不再碰那些必须靠补贴才能动销的商品,而是增加本地特色农副产品、高品质家居日用和小家电等商品。这些商品虽然不是日常刚需,但每卖出一次都能带来可观利润。

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把经营的重点从“做大用户数量”转为“提高每位用户的贡献”。通过提供大平台没有的特色商品,地方团可以摆脱价格战,建立起独有的选品能力。

另一方面,地方团购平台需要极力优化履约成本。大平台有资本支持,追求的是覆盖范围的广度,不计成本地开新城、建新仓。而地方团则要聚焦于履约效率和密度,因为这是能否盈利的关键。

上述地方团负责人表示,他们新开的团点,必须在现有配送路线覆盖的范围内。每辆车多配送几个小区,就能摊薄物流成本。他们更愿意在一个城市深耕,也不会轻易扩展到新城市,因为新仓库意味着巨大的固定成本。

这就要求地方团放弃一味扩张的想法,更像经营便利店那样,精细计算每一个团点的投入产出。通过不断提升区域订单密度,来降低仓储和物流成本,在局部市场形成自己的成本优势。

3

未来

美团优选“退场”后,多多买菜的每一个动作,都将深刻影响整个行业的走向,很多人关心多多买菜的未来。

从商业角度来看,多多买菜现在没有立刻退出的必要,但随着竞争格局的变化,它的策略肯定会发生调整。

“在一些比较下沉的城市,之前有美团优选的时候,多多为了卡位市场它会存在。如果美团走了,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营后,发现这个区域还是没有办法盈利,那一定会果断关掉,仅保留能赚钱的区域。”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这意味着,多多买菜将从“战略性亏损占市场”转向“经营性盈利保生存”,收缩战线、优化区域将是必然之举。

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价格的调整。

“仗打完了,地盘圈住了,还不涨价,那以前的仗不就白打了?” 当主要的竞争对手退场,收割利润就成了最理性的选择。

但即便多多买菜完成了从“战士”到“地主”的转变,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依然悬在整个行业的上空:社区团购这个模式,究竟创造了多少真实价值?

一个尖锐的观点是,无论是社区团购还是即时零售,其本质都未曾真正拉动内需、创造增量,而更像是在存量市场的蛋糕上,用新刀法切走一块。

“它甚至都抵不上短视频和直播带货。”一位零售分析师向《灵兽》指出,“直播带货通过KOL效应,挖掘甚至‘创造’出一部分新的消费需求,从而拉动内需,做出增量。如此来看,社区团购的本质只是一个效率更高的‘线上菜市场’,它替代的是存量需求,而非创造新需求。”

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政策层面,社区团购始终面临着某种无形的压力。

当一个商业模式被认为只是在“与民争利”,而未能带来显著的社会增量价值时,它的发展空间自然会受到限制。

相比之下,即时零售虽然同样在存量市场里做文章,但它却提供了一个社区团购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就业。

“即时零售能解决现在国内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失业率。”上述零售分析师表示,“它需要大量的配送人员送货上门,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社会某方面的压力。”这种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特性,让即时零售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拥有了比社区团购更强的“正当性”。

总的来看,资本的潮水退去后,社区团购的故事基本已经讲完。

没有新的需求可以创造,没有政策红利可以依靠,任何企业都很难再靠补贴砸出增长。在资本留下的这片“焦土”之上,能不能守住有限的用户,靠口碑和效率活下去,成了最后,也是唯一的考验。(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说点什么... 共有条评论

热评 更多>>
  • 盛和汤龙:零售数字化,开启经营导航

  • 叮咚买菜规模创新高:三季度GMV 72.7亿元,全年预计新开仓110个

  • 今年已涨薪2次!京东4000名采销“新兄弟”能否为直播电商破局 作者

  • 勇于改变,拥抱回暖:北京连锁与物流协会携手行业企业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