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传统秤,起码得有1-2人专门负责称重,增加的人员开支没有产生任何效益。秤签一天用两卷、20元/卷,再加上设备维护费,1台传统秤1个月至少得1万元的成本。”采访中,京客隆燕郊店店长王秋芬对龙商网&超市周刊算了一笔账。
正如京客隆燕郊店遇到的情况,近年来受消费变化、渠道分流等因素影响,线下商超的日子越来越难、变革愿望强烈,尤其疫情常态化现金流吃紧的当下,不放过任何降本增效的机会。
AI视觉秤创始人、北京融讯科技董事长韦平坦言,“这是每个行业都会经历的瓶颈期,当新业态、新模式诞生,行业更新迭代是必然的,因此企业要自我突破和变革,找到持续生存下去的方向。”
此次,龙商网&超市周刊采访了超市发、京客隆、物美三大商超,看他们是如何通过引入融讯科技的AI视觉秤,助力门店升级、企业成功转型的。
▲ 融讯科技AI生鲜视觉秤使用实景
01
超市发张家口店:
1店1年节省人力19.2万元
近几年,超市发张家口分部正值转型期,早在两年前,融讯AI视觉秤一上市,就引入所有门店代替人工称重,以科技助升级。
和很多商超一样,超市发张家口地区门店原来使用的也是传统秤,据超市发张家口分部信息化总监庞志新讲,传统秤的弊端越来越多。
首先记码比较困难。我们商品多,尤其散装品SKU很多,员工需要记海量的条码,现在超市员工整体年龄偏大更是记不住,传统价签秤虽然有快捷键,但远远不够用,一旦称重员离职或添加新品,称重就要排长队。
其次成本高。以前,我们各个部组课组都要单独配置电子秤,一是硬件投入高,二是像果蔬等部门还要额外配3-4名称重员,增加人力成本。
再者损耗大。一是秤签用量大,每年仅秤纸这项费用就在20万元,5年就是100万元,相当于100万元的利润白白流失了;二是像打印头等易损部件维修,每年花费也在5万元左右。对超市是极大的浪费。
此外,庞志新还告诉龙商网&超市周刊,传统秤还容易影响购物体验,比如有的顾客结账时突然发现忘记称重,收银员说你再回卖场称下,顾客就不高兴了,干脆直接撂下不买了,造成“生鲜孤儿”增加损耗。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据介绍,超市发张家口分部有不少社区店,本身店面小,中午等客流稀少时就安排一人值班,但如果使用传统秤,一个人既收银又称重,显然忙不过来。
转型压力下,如何有效节约成本如人员开支、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同时提升运营效率,事关商超经营成败,也是摆在所有传统零售企业面前的难题。
其实,在引入融讯生鲜视觉秤前,超市发张家口店也尝试过使用收银称重一体机,但据庞志新说,虽然能在银台直接称重,但仍需收银员记商品编码,不仅对收银员要求高、收银速度也大幅降低。
“直到2年前引入融讯科技的AI视觉秤,上述所有问题都解决了。现在发现这款产品真得特别好,特别实用,正是我们想要的。”庞志新兴奋地说。
首先是节省成本,包括人力等成本、秤纸等损耗,这是肉眼可见、最直接的价值。
庞志新对龙商网&超市周刊算了一笔账。按标超计算,使用生鲜视觉秤一个店能减少4名称重员,按每人每月4000元算,一个店一年节省19.2万元人力成本,10家店就是192万,5年下来能节省960万,再加上秤纸费100万,综合下来能为超市节约上千万纯利。
其次,带来间接价值,包括购物体验、效率提升。
“比如提升购物体验,如果顾客挑选生鲜商品后还要到称重台再排一次队,拎着重物感觉很不好,尤其是体力差的老年人。融讯AI视觉秤直接把称重环节去掉了,围绕称重的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当下顾客选择余地大、时间宝贵,谁能让购物更方便快捷,谁就能赢得顾客好感。”
庞志新坦言,“如果我们还像之前那样不做改变,业绩很难提升,这也是传统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之路。”
此外,安装使用上,融讯团队也为超市发张家口店提供了完善的服务,“比如负责人到现场指导,从第一台秤怎么采集第一个商品开始,根据卖场面积、销售占比、客流量规划,让我们快速熟悉产品。”
并建立专门的微信群解决售后问题,让客户无后顾之忧,“比如偶尔操作不当了,在群里反映,几分钟就有人响应、快速解决了。”
目前,超市发张家口地区旗下全部50家门店都使用了融讯科技的AI视觉秤,全面覆盖水果、蔬菜、杂粮、休食等品类,共计2000多个SKU。
02
京客隆燕郊店:
降低损耗,仅秤签每月就省三四千元
京客隆燕郊店则面临着区域人口流失、线上团购、小店分流等经营压力,同样在融讯科技AI视觉秤的协助下完成了改造升级,业绩显著改善。
该店重装后营业面积近1800平米,其中生鲜品类在面积和销售上均占1/5,共引入5台生鲜智能秤。
▲ 京客隆燕郊店AI生鲜视觉秤使用实景
该店店长王秋芬告诉龙商网&超市周刊,改造前,一方面受疫情防控影响,不少以前在燕郊居住、北京上班的上班族考虑到通勤受阻,就搬至北京居住,导致燕郊人口流失,消费下降。
另一方面,门店自身愈发老旧、技术设备落后、装修设计陈旧,店面形象也跟不上现代购物潮流,尤其不符合年轻人的消费风格。
“所以我们去年进行了老店改造,包括卖场布局、货架陈列、灯光装饰等,还引入融讯科技的AI视觉秤,成功在7月重新开业。”王秋芬说。
王秋芬是一名零售老兵,在一线工作多年,为何引入生鲜视觉秤?可以说她最有发言权,“我干零售时间比较长了,以前接触的都是传统秤,不光生鲜、食品散货等也要用到。传统秤的缺点越来越多。”
一是影响效率。传统秤称重员每个单品都要背码,再上新品还得由人工一个个输入,员工要装袋、封袋、贴价签,效率低。
二是影响购物体验。如果遇到排队,顾客就会埋怨,这时员工也容易慌乱,比如苹果打成梨的码,价格就有误差。顾客根本就不理解,门店面临处罚、赔偿等,传统秤不适合现代卖场了。
三是成本负担。每天都要用,使用频率高,传统秤的机械零部件就容易坏,比如磁头我们一年就得换三四个,一个六七百,还有秤纸费用、换键盘费用等。
此外,增加人力成本。一台传统秤,起码得有1-2人负责称重,这等于增加开支,秤签一天用两卷、一卷20元,再加上设备维护费,1台传统秤1个月至少得1万元成本。现在招工这么难,年轻人不愿意干,年长员工光记条码就记不下来。
“但融讯AI视觉秤很好弥补了传统秤的缺陷。”王秋芬对龙商网&超市周刊说。
一是投资小,节约成本,包括节约人力成本,换上生鲜视觉秤后,1台传统秤1个月就节约万元成本,我们门店有5台,每月就是5万元成本;
二是降低损耗,包括生鲜损耗、机械零部件耗材损耗等,比如仅秤签一项,整个门店每月就能节省三四千元;
三是准确率高,覆盖面广。目前,在京客隆燕郊店,生鲜视觉秤基本做到了对生鲜品类的全覆盖,包括蔬菜,水果,干货,杂粮等。
还给顾客带来了科技体验感,和其他超市有了差异化,“正好搭配我们装修后的风格,整个卖场现代化,科技感也有了。”
而且维护方便,据王秋芬反映,以前传统秤老容易出问题,现在的融讯AI视觉秤使用一年多了没出过问题。
作为店长,王秋芬切身感受到了AI视觉秤减轻了自己的管理负担。“传统秤对人的要求较高,需要大脑灵活、记码快,也需要安排称重员,给员工分工时就容易有分歧。比如称重员会抱怨活重,嫌别人轻闲,而且排队时现场混乱,容易引起顾客投诉,也挺麻烦的。”
作为高科技产品,前期使用需要指导。王秋芬告诉龙商网&超市周刊,融讯团队服务非常周到,“开业后门店生意挺火爆,融讯的两位专业人员一直在现场,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直到所有商品准确识别、正常运行,才放心离开。”
03
物美奥士凯店:
使用1年多,覆盖生鲜等1000多个SKU
在物美奥士凯店,龙商网&超市周刊看到,上下两层约3000平米的卖场,总计11000多SKU,收银区内人头攒动,但几乎没有排队现象。
“我们的秘诀是装载了AI视觉秤,顾客可以直接拿到收银台结账,无需在卖场内称重,速度快不用排队,极大方便了顾客购物。”店长王永震指着店内一台生鲜秤对龙商网&超市周刊说道。
▲ 物美奥士凯店AI生鲜视觉秤使用实景
这款秤正是融讯科技研发的AI视觉秤。
物美超市向来注重变革创新,尤其在科技上,比如开发了多点数字系统,此次引入生鲜视觉秤,物美同样走在了行业前列。
因为物美在减员增效,加上称重员不好招,所有生鲜售卖商品编码都得背,要不就做一个板子,上面印着条码,但找起来不方便,称重效率较低;而且传统秤有不少缺点,条码没有得买,经常换秤纸很麻烦、而且容易坏,还要打电话报修,来回折腾。
王永震告诉龙商网&超市周刊,引入融讯科技的AI视觉秤,本来是抱着尝试的态度,结果发现成本大幅降低,效率提高很多。
“没用AI视觉秤前,物美也是在收银台称重,收银员招过来就得先背条码,好多人进来干三天就走了;太困难了,光蔬果就有近200个SKU,员工要拿着板子看,顾客就嫌慢、效率低。用上融讯AI视觉秤后,收银员效率高了,顾客也高兴了。”
另一方面节约了成本,“以前需要10名收银员,引入AI视觉秤后用8个就行,不仅称重员省,收银员也减少20%左右。”
目前,AI视觉秤已在该店使用1年多,覆盖蔬菜、水果、干货、杂粮等几乎所有生鲜品,共计1000多个SKU。
据了解,AI视觉秤由融讯伟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国内首创、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融讯科技是一家专注于AI、5G、大数据等技术,赋能线下实体店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研发了手机扫码购物系统、自助收银机、烘焙AI自助收银、以及新一代AI生鲜视觉秤,拥有多项国家专利。
融讯AI视觉秤与市面上绝大多数类似产品的本质区别在于:融讯自研算法、海量大数据、不间断学习,越学越聪明,越用越精准。而市面上的其他产品,从投入使用的第一天开始就停止学习,识别率和收银效率随着时间推移会退化、降低;而AI视觉秤的核心价值在于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这也是很多硬件厂商不具备的技术能力。
▲ 融讯科技AI生鲜视觉秤
从2020年初投放至今,融讯伟业AI视觉秤已在北京物美、京客隆、超市发、山东家家悦、山东全福元、深圳天虹、广东嘉荣、湖南佳惠、湖北雅斯、河南丹尼斯、河北惠友、贵州合力、新疆汇嘉时代、甘肃新乐、甘肃东方百佳等过半数超市百强大型连锁商超、万余家门店投入使用,节约成本、提升用户购物体验及实体店科技感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