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灵兽第1445篇原创文章
京东减持永辉的股份不超过1%,比例并不大,并非什么大事,也未改变永辉超市的基本面。
作者/楚勿留香
ID/lingshouke
京东减持永辉超市(601933.SH),被有些人过度解读。
3月20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宿迁涵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永辉超市不超过1%的股份。宿迁涵邦及其一致行动人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为京东旗下公司,目前持股永辉13.39%,减持后,持股比例将变为12.39%。
换个角度看,京东减持永辉的股份不超过1%,比例并不大,并非什么大事,也未改变永辉超市的基本面。
实际上,永辉超市一直在扎扎实实做零售。
1
互联网巨头退出实体业务,更多是环境和战略调整使然,并非零售业遇到了问题。
以阿里为例,退出实体零售已是“战略”方向。
2024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在财报会议上回应“阿里退出实体零售”传闻时表示,“目前阿里的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他们不是核心的聚焦业务,阿里退出也是合理的。但考虑到当前的市场情况,退出可能需要时间去实现。”
从这个角度看,阿里系的实体零售“被出售”只是时间问题。对此,市场也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投资人评论称,阿里在最正确的时候进入了实体零售业,但却在一个错误的时间节点放弃了它。
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都面临着拼多多、抖音等的竞争压力,都有理清线下重资产,回收现金流的需求。只不过,阿里的选择更为激进和彻底。
永辉发布的公告显示,京东此次减持永辉更多是出于自身资金需求,两者有所不同。即便在本次减持后,京东仍将持有永辉12.39%股份。
换个家角度看,在目前沸沸扬扬的盒马、大润发要被出售的背景下,京东减持并不代表永辉有什么问题。
相反,虽然永辉自2021年开始亏损,但3年来已经逐步渐亏。根据永辉超市2023年业绩预告,2023年,永辉减亏了14.2亿元,亏损率只有1.6%。
更为关键的是,永辉也是为数不多的传统零售商里数字化最好的企业之一,线上线下早已打通,并在线上业务突破百亿。
据接近永辉的人士透露,永辉已经实现2024年2月单月线上盈利。
这一点在永辉2022年半年度业绩线上说明会中已显端倪。
彼时,永辉CEO李松峰在会上提到,“永辉上半年到家业务已从原来的7.9%亏损率下降到1.6%,线上占比也持续提高,盈利机会越来越大。目前,纯线上的生鲜到家业务经过五六年的试错基本没有走出亏损的泥潭,而线上线下仓店合一的形式是最有希望看到盈利的机会。”
如今,永辉已经实现单月盈利,未来线上业务可能成为其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这足以说明永辉的持续经营能力,业绩也在持续向好。
2
零售本身就不是快进快出和来快钱的行业,其核心竞争力靠的仍然是“商品、服务和效率。”
虽然在“新零售”概念兴起之际,永辉也做过很多创新和尝试,包括超级物种等。但经过探索见事不可为后,永辉很快就回归到行业本质,坚守零售主业,从未涉足地产等其他业务。
多年前,曾涉足商业地产等地产业务的零售企业大都深陷泥沼,甚至资金链断裂。
2021年开始,永辉明确了新十年战略,以“科技永辉”为战略指引,聚焦“以生鲜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数字化零售平台”的目标,重新聚焦零售主业,稳扎稳打地一步一个脚印在不断提升产品力、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
以供应链为例,永辉持续夯实供应链护城河,持续推进稳定、柔性、透明的阳光供应链建,改善零供关系,调整商品定价逻辑,让商品回归价值经营,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此外,“YHDOS”已完成了全门店覆盖,达到了规模性的投入使用;且YHDOS系统接入的门店涉及永辉旗下所有业态及仓店形式的业务,达成了全场景覆盖的目标。
在线下零售商超经历行业下行期时,永辉超市关闭了部分长期亏损门店。
同时,开启一系列门店端的调优动作,围绕“商品、场景、服务”升级的核心逻辑,保留共性的同时根据不同区域特色采取“一店一议”的定制化改造。
2023年8月,永辉公布首批调优门店进展,部分焕新门店的二季度客流量环比增加了近10%。
上述接近永辉的人士表示,“2024年,永辉有可能会对占总店数10%左右的尾部亏损门店进行调整。”
不过,2024年以来,永辉超市也在逆势开拓新店。
1月15日,永辉超市首家云南旗舰店在云南昆明世纪金源购物中心正式开业,该店还是永辉超市在国内开出的首家“定制店”,深受消费者欢迎。
无论怎样,永辉超市仍是目前传统零售领域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并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和20多年的运营经验,这是很多零售企业并不具备的优势。
零售业是民生行业,关系亿万民众的一日三餐,不仅需要国有企业,也同样需要民营企业,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始终坚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零售业也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回归本质,更尊重消费者需求,回归商品与服务,在这个更需比拼内功和耐心的时代,当潮水褪去,浮华散尽,惟有坚持到最后的企业,才是真正的“胜”者。(灵兽传媒原创作品)